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_最新配资股票申请_最大炒股配资平台 > 最大炒股配资平台 >

真挚情感和对生命敬畏,让他的作品历久弥新

“无论是什么体裁,都充满浓烈的情感,《纪念刘和珍君》等文章是用血和泪写成的。真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敬畏,使得鲁迅的文学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,历久弥新。”日前,以“鲁迅的七条遗嘱”为主题的1925红色经典阅读沙龙活动在1927·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举办,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陈占彪带领读者深入解读经典。

1936年鲁迅病重期间,写下对家人的七条嘱咐,包括“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,但朋友的,不在此例。”“忘掉我,管自己的生活。如果不,那就真是糊涂虫。”“损着别人的牙眼,却反对报复、主张宽容的人,万勿和他接近。”等等。

在陈占彪看来,这“七条遗嘱”不仅展现鲁迅对生死、名利、亲情和论敌的态度,更成为他人生经验的独特注解。当时鲁迅并不觉得有留遗嘱的必要,他回答说:“在我方面来说,到那时,我平生言论和主张,已很够留在我死后了,那一套事恐没有必要吧。”因此,著名的“七条遗嘱”并不是“面向社会”的遗嘱,而是一份面向家属的“家事遗嘱”。

“虽然被称为‘遗嘱’,实际上鲁迅依然坚信自己至少还能活十年。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会死,也就不成为一份‘遗嘱’,不料他竟然去世,终究还是成了一份‘遗嘱’。”这份独特的遗嘱被陈占彪形容为鲁迅用生命谱写的“一首无韵的生命之歌”,他认为,对鲁迅来说,这些内容并不是“新的原创”,其中内容实际上在鲁迅以往文章中也有所体现,展现了他一贯的思想和态度。

在陈占彪看来,《呐喊·自序》和《死》两篇文章对理解鲁迅一生尤其重要,分别代表了其事业开端和生命终结,前者叙述他走上文坛之前奋斗、挫折、迷茫的心路历程,后者描绘了他真切的临死体验,对死亡的态度。

据悉,讲座由上海炎黄文化宣讲团、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主办,吸引众多文学爱好者前来聆听、交流互动。

作者:

文:许旸 图:主办方 编辑:宣晶 责任编辑:邢晓芳

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。

生命纪念刘和珍君鲁迅遗嘱陈占彪发布于:上海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